GB/T 19216《在火焰条件下电缆或光缆的线路完整性试验》作为耐火电缆性能评估的“金标准”,为建筑消防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。该标准体系结构严谨、覆盖场景全面,其关键要求贯穿试验装置、流程操作及判定准则,确保了电缆在火灾极端条件下仍能保持电路完整。现从标准体系、关键要求和实施意义三个维度进行梳理与解读如下:
一、标准体系构成——分部分规范,覆盖全场景
GB/T 19216系列标准按电缆类型、敷设方式及应用场景细分,构建了科学、完整的试验框架:
●
GB/T 19216.1-2021:适用于额定电压≤0.6/1kV、外径>20mm的电缆,模拟火灾火焰+冲击振动场景。
●
GB/T 19216.2-2021:适用于额定电压≤0.6/1kV、外径≤20mm的电缆,同样模拟火焰+冲击振动。
●
GB/T 19216.3-2021:针对穿金属管敷设的电缆,模拟火焰+冲击振动场景。
●
GB/T 19216.11-2003:规范试验装置要求,明确火焰温度≥750℃的单独供火条件。
●
GB/T 19216.21-2003:针对额定电压≤0.6/1kV电缆,规定试验步骤及性能判定要求。
●
GB/T 19216.23-2003:针对数据电缆,明确试验流程与性能指标。
分层架构确保了各类电缆均有对应检测依据,标准适用性与操作性显著增强。
二、关键要求解析——从设备到判定,确保试验准确性
1. 试验装置:精准控制,模拟真实火灾环境
●
火焰温度:核心区域温度≥830℃,允许波动范围±50℃,确保模拟火灾核心区高温环境。
●
燃烧器参数:喷灯面板宽10mm,孔径1.32mm,中心距3.2mm,保障火焰均匀覆盖。
●
冲击振动:频率2Hz±0.5Hz,振幅0.5-1mm,模拟爆炸或结构坍塌时的机械冲击。
●
测温系统:热电偶布设间距≤300mm,误差≤±10℃,实时、准确监测温度场分布。
2. 试样制备:细节决定结果可靠性
●
长度要求:试样长约1200mm,端部100mm剥除护套,保障电气连接稳定可靠。
●
端部处理:导体处理规范,避免连接不良导致电流异常。
●
安装方式:可水平或垂直固定,贴合实际敷设场景,保证火焰作用均匀。
3. 试验流程:分阶段操作,全面评估性能
●
预处理:试样在20℃±10℃环境下静置16小时,保证试验初始状态一致。
●
供火阶段:火焰覆盖长度≥1m,持续供火时间依据电缆类型及建筑耐火等级设定(如90min、120min)。
●
冲击施加:供火同时启动冲击装置,频率2Hz,持续至试验结束,模拟火灾机械影响。
●
连续性检查:通过熔断器或断路器实时监测电压,灯泡熄灭即判定导体断裂,确保线路完整性精准判定。
4. 判定标准:严苛门槛,确保耐火性能
●
试验期间,电缆须持续保持电路完整,无导体断裂、绝缘击穿等现象。
●
试验结束后,继续监测15分钟,确认性能稳定,无延迟失效。
三、实施意义——提升消防安全,规范行业发展
1.
技术支撑建筑安全 GB/T 19216系列标准为建筑消防系统用电缆的选型、检测、验收提供了权威依据,有力保障火灾中应急供电、通信等关键线路的畅通,为人员疏散与设备运行赢得宝贵时间。
2.
促进产品升级与创新 标准的高门槛推动电缆企业优化材料、改进结构、提升工艺,助力耐火电缆向更高安全等级迈进,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。
3.
统一检测尺度,保障市场秩序 通过规范试验方法与判定准则,避免了检测过程的随意性,有效甄别优劣产品,维护用户权益,促进市场良性竞争。
4.
助力国际接轨与出口合规 标准体系与国际主流规范对接,为我国耐火电缆参与国际工程、出口认证打下坚实基础。